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家庭中最受重視的天使,愛孩子,是每個做父母的天性。父母對孩子的這份愛中不但包含理智與寬容,更飽
含幸福和快樂。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私的偉大的,但是我們的這個愛應松緊有度,張弛有度,愛孩子的同時不溺愛,不過分的寵愛,要
樣孩子在愛中成長,變得堅強有韌性,這才是愛的本質。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好的習慣產生,作為愛孩子的父母們應該及時制止,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的產生與發展。因此,對孩
子如下的幾種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絕不能手軟,更不能把寬容演變成縱容。
第一、孩子強勢,得不到的東西就動手。例如一群孩子們在玩沙子,其中一個搶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機,未果,一口就咬向對方的小
手。結果,推土機如愿到手。
父母最好的做法為:對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嚴肅批評,讓他知道,咬人是不對的,已經對小朋友造成了傷害,必須親自道歉;同
時,讓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他應該學會接受這種不如意。除了批評和講道理,一定的懲罰必不可少,并將與懲
罰相反的待遇呈現在他眼前:呵護和安撫被咬的孩子。從而令孩子懂得,攻擊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進而自覺摒棄攻
擊性行為。
第二、孩子沒經過同意亂拿別人的東西。例如:某天孩子突然給你看一樣你家里從沒有過的玩具,而且他卻告訴你那是從小朋友家的
地上撿的。
父母最好的做法為:立即帶孩子歸還物品,讓他親自道歉:“對不起,我把你的東西拿回家玩了,現在還給你,請原諒。”借助“物
歸原主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勇于承認錯誤。3、4歲的孩子沒有“物權”概念和所屬意識,自認為喜歡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對此,父
母千萬不要采取“下不為例”的態度。記住那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第三、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跟家長耍脾氣。例如:在超市,你拒絕買芭比娃娃,女兒卻緊緊地抱著不放,任你怎么解釋也不松手,還一
屁股坐到了地上。
父母最好的做法為:對孩子表明你的態度:今天不買玩具,因為前不久剛剛買了一套芭比娃娃。如果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無理取鬧
,不妨置之不理,繼續選擇其它物品,或者佯裝離開,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協是不明智的,否則孩子的任性將變本加厲。等孩子冷靜之后
,通過講道理或講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歡,撒潑、哭鬧的結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討厭。
第四、孩子作息時間沒有規律。例如:寶寶每天晚上10點睡覺,有時候孩子不睡覺卻調皮的將毛絨玩具攤到床上作為反抗。
父母最好的做法為:指指墻上的卡通掛鐘,示意孩子到就寢時間了,告訴他按時休息才能保證第二天去幼兒園不遲到。沒有一個孩子
會主動上床,他們永遠沒玩夠。如果父母允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難以養成。所以,無論孩子找
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辦法拒絕。
第五、對物品的擺放沒有規則,總是亂放亂扔。例如:臨睡前,6歲的孩子脫下衣服,隨手扔到桌上、凳子上,甚至一只袖子耷拉到地
上。
父母最好的做法為:對孩子說:“穿好睡衣,然后把你的衣服疊好。在幼兒園午睡前,老師不是要求你們都把自己的衣服疊整齊嗎?
老師還告訴媽媽,你做得非常好,有時還幫助小朋友呢。媽媽知道你是個很講秩序的孩子。來,媽媽看著表,你準保能在3分鐘之內完成,
馬上開始吧。”說這些話時,不必高聲,但一定要柔中帶剛。孩子喜歡聽好話,媽媽對其好行為的強調,恰是對他的正面激勵,在反復的
督促中,孩子能逐漸學會自理,并懂得承擔責任。
第六、孩子自控力較差。例如:家長規定孩子每天只能玩多長時間的游戲,到了該結束游戲的時間,9歲的孩子卻坐在電腦前不動。
父母最好的做法為:對孩子表明你的寬容度:“好吧,再給你5分鐘,把這局玩完,如果還不結束,明天也不允許你玩了。”電腦游戲
容易使人上癮,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規定孩子玩游戲的時間,比如一天一次,時間為半小時左右,并嚴格督促其遵守。使之
通過服從外在的約束力,逐漸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控制。另外,在規定時間的前5~10分鐘,父母可提醒一次,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為準時
離開電腦提供可能。
第七、孩子說謊的壞毛病產生。例如:孩子在家里玩耍的時候,不小心將花瓶摔得粉碎。當媽媽問起這事,他卻說的家里的貓干的。
父母最好的做法為:鼓勵孩子說實話:“告訴媽媽,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媽媽喜歡誠實、勇于對自
己行為負責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顧慮,鼓勵他說出真相,并在第一時間“擁抱”他、表揚他。6、7歲以上的孩子明知說謊不對,卻
為了逃避懲罰而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話,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長了這一惡習,以致他在謊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這些方法或許在你實施的時候有難度,或者有時候會感到很難奏效,但是持之以恒就會吃效果的,孩子的教育是長久的,需要堅持才能
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