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一名注意力障礙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等個別化教育方案測評,使用功能評估的方法對兒童的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兒童的注意力缺陷問題制定并實施初步的干預方案,通過幾期的感知覺統合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 學習障礙感知覺統合個別化教育功能評估
一、引言
學習障礙是全世界中小學教育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也是目前的一個熱點問題,自20世紀60年代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西方國家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已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而我國這一問題的研究幾乎是一個空白。目前,我國對學習障礙的研究也只是剛剛起步。與此同時,我國以北京為首的大城市,經由臺灣學者介紹,于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入感覺統合訓練法,在醫院建立感覺統合失調訓練室主要針對學習障礙的兒童,其中,注意力障礙的案例比較多。
面對殘疾兒童,盡管他們常常出現許多行為問題,甚至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成問題,家長往往將原因歸結于他們自身的障礙,然而當一個智力正常及其他方面都比較好的孩子,不管家長老師怎么努力,他的學習成績還是很難提高。這時,家長往往認為孩子“不爭氣”。老師也會說:“這孩子沒問題,就是欠打”。結果,打也打了,但好景不長,一兩天后又恢復了原樣。這一些錯誤的觀點及評估方法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沒有絲毫的幫助,反而能帶來更多的問題。學習落后主要包括三種情形:一是因為智力落后而引起的成績落后;二是因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情緒障礙及人格障礙所引起的成績差;三是因為學習障礙造成的。所謂學習障礙是指在聽、說、讀、寫、推理或數學等方面的獲取和應用上表現出顯著困難的一群不同性質的學習異常者的統稱。一般認為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失常。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 研究對象
衛衛(化名),男,出生年月:2000年4月,過期生產2周,剖腹產。衛衛一直由母親帶著,從未長時間分開過。注意力渙散,經常不能在任務中維持注意。平時,一旦媽媽不在視線內,便煩躁不安,上課時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打擾,其自覺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很差,課堂作業經常要帶到家里而且要媽媽監督才能完成。2006年11月至今接受感覺統合訓練,每周3次,每次1小時。
(二) 研究方法
資料收集的方法主要為觀察法和訪談法。在進行感知覺統合訓練前,先給他做了識字量測試,然后進行了1-2周的行為觀察,同時,和其母親進行訪談,了解他在家庭,學校等情境中的表現以及身體及學習情況。
三、研究過程
(一) 資料收集
1.訪談情況
通過與衛衛媽媽的交流。平時在學校上課時總是東張西望,不注意聽講,老師提問時,總是答非所問,不知老師講了什么。在家里,看不到媽媽會一遍遍地問:“媽媽去哪兒了呀?”,做作業時非得媽媽監督,否則就東跑西竄,只有玩他喜歡的拼圖時會稍好一點。媽媽還苦惱衛衛不會跳繩,教他時必須拉住他的手,否則堅持不了多久就跑開了。數學成績還可以,語文比較差,每次媽媽給他讀句子,他只能聽到前面幾個字,后面的字說得不完整。
2.觀察記錄
次數 |
時間 |
地點 |
事件 |
行為表現 |
1 |
06.11.1
16:00-17:00 |
感統訓練室 |
媽媽送進訓練室 |
大叫“媽媽,你別走。” |
2 |
06.11.3
10:00-11:00 |
感統訓練室 |
觸覺訓練 |
尖叫 |
3 |
06.11.5
10:00-11:00 |
感統訓練室 |
叫他拍球 |
眼睛到處看,抱著球亂跑 |
4 |
06.11.8
16:00-17:00 |
測評室 |
讓他坐下(叫5遍) |
跟沒聽見一樣,笑問:“老師你發火還厲害啊?” |
5 |
06.11.10
10:00-11:00 |
桌面教室 |
數字記憶5位 |
很難記住,不看也不聽 |
6 |
06.11.12
10:00-11:00 |
感統訓練室 |
跳繩 |
借故上廁所,然后跑開 |
7 |
06.11.15
16:00-17:00 |
桌面教室 |
寫字 |
常常忘了眼前的事 |
除此之外,訓練時,老師必須抓住他的手,下課后,從不乖乖地跟媽媽回家,跑到各個房間拿東西,對每樣東西似乎很有興趣但又堅持不了多久,很快便又厭倦了。衛衛平時說話也總是東張西望,從不與別人對視。
(二)原因分析
一般而言,小孩子由于身心發展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很容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比如,一些平常的事都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而轉移注意力,老師今天穿了件漂亮的裙子,或某某同學剛買了一本新漫畫書等。另外,孩子的理解力還比較低,往往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尤其是到了三年級以后,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加,老師授課中抽象而深奧的概念,枯燥無味的內容,孩子不僅理解不了,而且感到沒意義,上課左顧右盼,搞小動作等現象就會明顯增加。
像衛衛這樣容易分心的孩子,往往存在感知動作發展不足的問題,如視-動覺、視-聽覺及聽覺統合功能失調,導致小孩閱讀、抄寫、臨摹、聽記憶、聽辨別障礙,并由此導致不愛讀書、作業拖沓,表現分心、多動。如果能及時進行針對性感覺-動作訓練,則學習能力可以得到很快改善。另外,孩子大腦前庭平衡失調,也會導致坐臥不安、分心、沖動和攻擊行為。這種孩子好動不安,但動作不協調,到小學年齡,還不敢走平衡木,不會跳繩,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衛衛基本屬于這種情形,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整天忙忙碌碌,卻忙不到點子上,動作雜亂無章。如果對其進行針對性感覺統合失調的統治訓練,會得到明顯改善。
(三)訓練方案
學習能力又被分為感覺運動能力、知覺和知覺動作統合能力、語言及文字符號運用能力、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等。感覺運動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包括平衡能力、肢力、方向感、節奏感、觸覺、身體形象和協調能力等。
(1)針對衛衛的注意力渙散問題,我們通過坐姿、站姿、走路、跑步,以及平衡木上前進及倒退等活動可以訓練孩子的平衡感。讓他學習用足尖走路、單雙腳交替跳躍、旋轉身體等可以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因為平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篩除多余的刺激,從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更易集中。
(2)衛衛平時寫作業握筆姿勢不正確,抄寫速度慢,力度不夠。精神萎靡不振,看上去很疲倦。運動時,肌肉僵硬,動作不協調,爬地推球時,頭、頸、手臂無法抬高,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這些孩子的肌肉活動不足、肌力較差。因此,我們設計了爬行、爬地推球,拍球,仰臥起坐等訓練加以增強肢力。
(3)衛衛平時上課坐不住,不停地轉換坐姿。聽課不專心,總是東瞧西看,穿脫衣服、扭扭扣、拉拉鏈、系鞋帶等動作緩慢、笨拙。所以很明顯,衛衛的協調能力不足,因此,我們讓孩子進行投球、拍球、接球及跳繩等訓練。
由于衛衛喜歡物質的獎勵,如五角星等,因此,每次訓練時,每取得一點進步都給予適當的獎勵,他會很開心。
(四)訓練結果
經過兩期的訓練。衛衛拍球由原先的四五個到五十個左右,寫字力度明顯增強了。平時訓練不像開始那樣亂跑了,能配合老師完成訓練項目,跳繩也能連跳幾個,趴小滑板能抬起頭。當然有些項目對他很困難時,他會逃避,但總體在慢慢改善。
(五)分析與討論
由于神經系統的缺陷,這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不了應有的興奮,因此在學習活動中抑制了注意力的發展。衛衛容易出現紀律行為方面的問題:好動、坐不住、容易沖動、控制情緒能力較差等。
從具體操作的角度來說,我們幫助注意力障礙兒童的重點是針對他們缺乏組織性的結構性的特點來訓練,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用“規律”來建設自己的生活。就像銀行的自動轉存系統,無論是金錢還是時間都可以自動扣除,不需要每次仔細算計,到時間就會自動把該轉賬的錢扣除掉。
積極支持行為的方法,如強化遠比懲罰更有效。因為衛衛比較喜歡小貼飾或獎勵他訓練中的休息時間見一次媽媽,這讓他非常開心,他會因此去努力。而懲罰對他來說沒有用,他不是對著老師笑就是不停地大喊大叫。因此,積極的行為支持更能幫助孩子。
在家庭訓練中,應該值得注意的是:盡量給孩子以責任。比如讓孩子自己起床、自己寫作業、沒完成的作業本自己上交給老師,讓他體驗自然后果,而不是由家長代為受過。記得一定要和孩子商量,不要和孩子任性對抗。因為注意力障礙的兒童總是沒有那么多耐心來等待某一個問題的解決,他們會更沖動、冒失而不記后果。使用有刺激性的工具,加深孩子對事物的印象。比如有的孩子依靠視覺更容易刺激記憶,你就可以讓他用彩色鉛筆標注出所要背誦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