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意過孩子寫作業的姿勢嗎?
孩子有沒有趴在桌上、彎腰駝背,還是翹著腳,身體歪一邊呢?據統計我國有64%的小學生有駝背傾向,幼兒園小孩姿勢不良的狀況更高達7成以上。小孩坐姿不良,不僅影響體態、視力,也有損注意力。
一、坐姿不良,孩子容易分心
針對小學生的坐姿和專注力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坐姿不良的孩子,專注力較低,正答率也較坐姿端正的孩子低。尤其,正值發育期的孩子,不良姿勢還會導致成長的骨頭長得歪斜。
姿勢是培養專注力的關鍵。坐姿不良,使得肺部無法伸展,而習慣性的淺層呼吸讓身體得不到充足的氧氣。伴隨而來的是,血液循環不良、腦中氧氣加速消耗,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也就是說,坐姿不正確,不但身體容易疲勞,專注力也會跟著降低。
人的大腦只占體重的2%,卻消耗了15%的血液循環。研究證實,長時間駝背的坐姿,對大腦的影響不只是專注力,還會造成自信心低落,減弱記憶力和空間認知能力。
二、為什么孩子坐姿不良呢?
1、前庭神經系統不良
在大腦后下方腦干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稱為前庭神經核。它是大腦信息的守門器官,身體任何信息進入大腦,必經前庭神經核過濾,以前庭神經核組成的神經體系便是前庭神經系統。
前庭神經系統是極為敏感的,位置與動作有任何改變,均對大腦有很大的影響,即使是最細微的位置或動作的改變,這種影響也會有效顯示。
良好的前庭神經系統具有發展和維持肌肉張力,使腰肌的肌肉張力能夠將脊柱挺直,不至于彎腰駝背。肌肉張力太低會導致坐姿不正確,例如:寫字、吃飯用手支撐著頭,易感到勞累。
家庭中可進行如旋轉性運動(讓孩子正轉或倒轉)、搖晃運動(搖籃、吊床、秋千)、平衡運動(走平衡木、路沿石)、跳躍運動(蹦床)等。
2、本體覺不良
本體感覺醫學上又稱人體的深感覺,是全身肌肉關節的感覺輸入。正常的骨關節及肌肉張力的感覺輸入使人能夠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及全身的靈活運動。本體感覺在英文稱為Bodymap(身體地圖),也有人稱為身體形象。好像我們大腦中有一張自己身體的地圖。所以不用重新看,大腦可以隨時掌握身體的任何部位。
本體感是一種高度復雜化的神經應變能力,也是大腦可充分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本體感的成熟最慢,除非前庭平衡及觸覺發展正常,本體感才可能正常。從簡單的吃飯、脫衣服、寫字、騎車到高難度的體操都需要本體感的功能。
本體感不成熟的兒童常常表現為站無站像、坐無坐像、缺乏自信、挫折感很多、沒有創造力等等。
家庭中的鍛煉方法有游泳、跳繩、球類運動、搬運東西等。
3、肌耐力不佳
現代小孩在外玩耍機會少,肌耐力不足,也因此容易坐不住或坐姿不良。若是發現孩子坐姿不良,與其反復嘮叨要求孩子坐好,不如先檢查孩子的大動作發展,并針對孩子的腰和腿力,給予適當鍛煉。
一方面可多從事孩子喜歡的運動,另一方面借由吊單杠、雙手往后握好拉背伸展等動作,逐漸提升肌耐力。
三、正確坐姿這樣培養
孩子在坐的時候,我們都要求孩子坐直、自然放松,這個是我們家長和老師經常強調的一個坐姿習慣。
當然督促孩子端正坐姿的時候家長要講求方法、多鼓勵、勤提醒,切勿生硬,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堅持的好、姿勢標準時及時給予表揚。
最后,挑選適合孩子的學習桌椅也很重要。如果書桌的高度和椅子高度不合適,小孩的駝背坐姿也很難改善。
確認孩子坐姿是否正確,可以把握3個要領:
1.坐時身體貼著椅背,耳后、肩線和背部呈一直線。
2.腳放在地上,腳背和地板垂直,膝蓋彎曲90度。
3.挺腰,臀部和腰脊盡量呈90度。
如果孩子是因為感覺統合不足出現上述的情況,需盡快帶孩子到像啟樂園這樣專業的感統機構進行測評,并盡早進行感統訓練,及早對孩子進行正面干預,為孩子今后的學習能力打好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