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好動,做什么事都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很是苦惱。其實,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與感覺統合失調有密切關系。感覺統合是學習一切的基礎,學習的基礎是專注力!
孩子注意力差的原因分析:
1、前庭感覺不佳的孩子,常易受來自地心引力的干擾,難以維持內在平衡,從而使大腦保持清晰的警覺狀態的能力出現障礙,表現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2、前庭系統不健全,肌肉張力會不足,使人很容易疲倦,孩子常常注意力渙散,坐姿不正。
3、聽知覺過濾能力差的孩子,無法適當過濾環境中不重要的聽覺刺激,所以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聽覺刺激所干擾,導致注意力分散。
4、觸覺防御過當的孩子,任何細微的刺激都會引起反應,因忙于應付各種觸覺刺激,而無法集中注意力。
孩子平衡感不佳,坐姿站姿不端正,注意力易分散!
平衡覺是因身體所處位置的變化而引起的感覺。平衡能力是人類身體和地心引力相互協調的基礎。由于人類是頭重腳輕,身體骨架又是呈倒三角形,這是完全違反物理學原理的,比較重的頭部應該在下面。所以人類能站起來是非常了不起的,但真正把人類撐起來的并非骨架,而是中樞神經的力量,它控制著人類的平衡,這是人類站起來的主要原因。而平衡感不佳的孩子,經常會多動、注意力分散、暴力、情緒不穩定等。視、聽、嗅、味、觸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透過中樞神經、組織的運作,這些感覺神經仍然無法發揮完整的功能,而中樞神經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能力。
嬰兒出生以后必須先躺著,五個月左右翻坐,七個月坐八個月爬,九個多月慢慢學習站立,十二個月才會走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爬行,爬行是人類頸部運動、前庭神經發育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嬰兒的爬行時期,平衡的掌握與學習是最多的,所以平衡能力在人類的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感覺統合里最重要的能力。
例如,平衡感不良,造成坐站姿不端正,繼而形成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甚至影響左右腦的健全發展,影響視、聽、嗅、味的運作,甚至造成人格無法健全成長。
平衡感是一種自動自發的學習過程,從胎位變化、翻身、爬行、走路、跳動、旋轉等這些行為中,自然形成一個健全的平衡體系。如果壞境不利,例如胎位不正、缺乏搖籃、缺乏爬行、缺乏跳動的孩子,他的平衡體系相對不健全,繼而造成中樞神經運作困難。
提升孩子的平衡覺,最重要的是跳、爬、搖、旋轉等,這些項目是將原有的已經扭曲的平衡神經體系破壞掉,破壞后再重建一個健全的平衡體系。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最近調查顯示中國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率已經達到80%,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的表現,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必須盡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