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啟樂園感統注意力中心】
查看往期內容 --
當父母發現孩子疑似專注力缺失時
須先想一想,家中的教養態度是否合理
父母的教養態度是否一致
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時
是否給予合宜的行為制約與正向行為示范及引導
排除這些問題后,再考量下列的觀察向度
觀察維度1:靜態活動持續時間 一般而言,兩歲到三歲的幼兒能在椅子上靜坐約十五分鐘,六歲時可持續參與課堂活動至少半小時;持續性注意力差的兒童則無法持續從事一項活動,會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 父母在家中可觀察孩子坐下來玩玩具、操作物品的持續時間,甚至是比較需要高度專注力的活動,例如:畫畫、拼拼圖、抄寫作業,再綜合其他各向度,觀察孩子表現。 觀察維度2:動態活動持續時間 學齡前幼兒對動態活動的需求量通常較高,幼兒在尋求動態活動時,同樣會隨著年齡增長與認知成熟而漸漸能自我控制,活動量比較高的孩子一旦玩了刺激的動態活動,就很難停止,也無法注意環境中的危險,更喜歡玩很刺激的玩法,并會興奮得無法控制; 在由動態活動轉換成靜態活動時,仍無法將專注力轉移到下一個活動,例如:一個四歲幼童蕩秋千達三十分鐘仍不肯休息,這已遠超過同齡幼童能夠蕩秋千的時間。如果孩子在動態活動中出現以上行為,可能要合理懷疑他的活動量過高,大腦常處在過度興奮的狀態,而無法把專注力放在應該注意的地方。 觀察維度3:對事情毫無組織性 專注力不佳及活動量偏高的孩子,大腦對訊息的接受及整合不佳,對有計劃的事情經常會毫無組織性與調理性。容易出現忘東忘西,爸媽或老師交代的話只聽一半,上學和放學都不會檢查書包,作業常忘記帶去學校或課本沒帶回家等現象。 觀察維度4:行為跨情境出現 考量孩子是否有專注力缺失或過動時,須觀察孩子的行為是否“跨情境”發生。孩子在學校、家中,或其他場景同樣活動量偏大且專注力不集中,這才能合理懷疑他過動或專注力不佳;如果他在家整天活蹦亂跳,在學校卻很安靜,則必須考量是否是家中教養問題,或在學校的社交互動技巧薄弱所致。 例如,孩子在學校表現穩定,是因為老師明定教室里不可跑步,上課有問題要舉手,不遵守的話就會被扣點數等規則;回到家,父母親或者長輩并沒有制定任何規則,當他跳沙發時,發現在學校會被制止,在家卻沒人責怪,頂多爸媽會說:“不要再跳了”,而且他不理會也不會被責罰或明確的制止。由此可看出,導致孩子在家里好像很過動,很不專心,其實是教養方式須調整。 觀察維度5:出現合并情緒問題 孩子如果有專注力不佳的現象,主因是大腦接收及整合能力不佳,并非孩子“故意”造成,也不是“偷懶”,不愿好好聽爸媽說話,但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在與孩子互動時,往往因不了解孩子的狀況而直接責備,孩子天天在負向環境中得不到成就感,加上因大腦執行功能不佳而衍生的情緒理解困難。 于是常會合并有情緒問題,例如無法理解別人的情緒;稍微被要求,情緒就立刻爆發;事情做不到或做不好,會立刻生氣或歸咎他人。 ┄┄┄┄相關閱讀┄┄┄┄ 想學習更多的感統訓練和注意力訓練的知識和方法,可以進入“啟樂園感統注意力網絡學習平臺”。 感統注意力網絡學習二維碼 地址:金水區黃河路與經八路建文商場西側,建筑工人文化宮院內啟樂園。 咨詢電話:0371-63588809 張老師個人微信號:15003886660(←長按復制,微信通訊錄點右上角添加朋友,粘貼搜索即可關注 按個 小互動:家長可以把自己想了解的內容或者問題發在評論里,小編可以根據大家的問題幫助大家哦,或許下一篇微信就是您最想了解的內容!再走啦~讓我知道你是愛我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