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
感覺統合?
愛爾絲根據對腦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統地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她認為
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
2、什么是
感覺統合失調?
當大腦內影響到感覺系統的部分無法有效運作時,許多感覺訊息在不適當的地方流通作用,使該個體的認知、活動、學習與情緒發展異常,即為感覺統合功能失調。
3、認識感覺
一般人的概念,感覺是指視覺、聽覺、味覺及嗅覺,但實際上人類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覺卻是觸覺、前庭覺及本體覺。
①視覺:視覺是人們獲得知識最重要的一個途徑,人類大腦對客觀事物的認識,80%是從視覺獲得。眼睛是視覺器官,眼睛接受光波的刺激后產生影像,再由視神經傳達給大腦的視覺區進行判斷。
②聽覺:耳朵是聽覺的感受器官。當一個物體發出聲音時,它會使周圍的空氣產生振動,我們的外耳接收到,并傳遞給鼓膜,鼓膜振動并帶動聽小骨振動,聽小骨把聲音放大后傳入耳蝸,耳蝸將聲波轉變為神經信號,由聽覺神經傳達到大腦的聽覺區,大腦就能判斷聽到什么聲音了。
③嗅覺:鼻子是嗅覺的感受器官。鼻子里的嗅覺細胞接觸到味道后,會產生一連串的神經脈沖,由嗅覺神經傳遞給大腦感覺區進行判斷。嗅覺與味覺密切相關,能補充味覺信息。
④味覺:舌頭是味覺感受器,它有味覺和觸覺。人感知味道是舌頭的味蕾接受信息,再由味覺神經傳達給大腦,有大腦味覺區判斷后,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
⑤觸覺: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濕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皮膚是觸覺的感受器官,皮膚中有多種不同的觸覺感受器,皮膚感覺系統是人類最大的感覺系統。皮膚感覺信息經神經傳達到腦干,在有腦干廣泛的分送給大腦各個區域。
⑥前庭覺:前庭感受器是人耳朵內除了聽覺感受器以外的重要感受器官,主要感受人體的空間位置和運動情況,對于人體運動的調節及平衡的維持具有特殊作用。人體在進行前后、上下的直線運動和旋轉運動以及速度的變化時,都會刺激前庭感受器。即使人體在靜止時,也同樣通過前庭感受器感受頭部的空間位置,并使其產生重力感覺。內耳的前庭感覺每時每刻都在向大腦傳遞信息。它可以精確地告訴我們,現在是什么位置、身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行走的速度由多快、運動的方向是什么。
前庭感覺大部分在腦干和小腦處理,腦干擔任重要的統合作用,再將部分信號傳入大腦。
⑦本體覺:(又稱深感覺)是來自于我們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的感覺,它是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的感覺。本體感覺系統幾乎和皮膚感覺系統一樣龐大,它的感覺器官是藏在肌肉、肌腱、關節里的本體感受器。本體感受由神經往上傳至脊髓、腦干和小腦,部分傳至大腦感覺區。
人類的各種感覺學習貫穿了人的一生,簡單地講,這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
感覺統合學習的最關鍵期是7歲以前,因為在這期間,人類的大腦發展特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