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遷移和研究的推進,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感覺統合技術在當下已被普遍認可,其應用也已非常廣泛。例如:當發現孩子容易摔跤的時候,人們一改從前第一時間只想到加強腿部力量和反復訓練平衡的思維,轉而考慮孩子是否存在感統失調;當發現孩子過分調皮、難以管束,人們一改從前第一時間判定其是“不聽話的孩子”或認定其有多動癥的思維,轉而考慮孩子是否受到感統失調的困撓;當發現孩子上課難以專心、學習比較吃力的時候,人們一改從前第一時間批評孩子態度不認真或認為孩子是個“傻子”的思維,轉而考慮孩子能否從感統訓練中得到幫助……
作為長期駐扎在臨床一線使用感統技術的專業人員,我們非常欣喜當前社會對感覺統合技術的認可,也非常開心可以用專業感統技術幫助孩子成長并獲得快樂,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苦惱于部分感統訓練的效果偏離預期。例如:當經驗不是十分充足的感統訓練師難以將立足于專業理論推導出的訓練方案應用于孩子的時候,大家就會渴望有一種辦法能讓孩子情緒穩定,從而令孩子可以很好地配合訓練;當發現確定無誤的訓練方案即使得到了良好實施,卻依然效果緩慢的時候,大家就會渴望有一種辦法可以放大訓練效果,從而使常規訓練也能夠事半功倍;當發現扎根于感統訓練的三大感覺系統而設計的訓練方案被堅持實施,可收獲的效果卻與預期偏差較大時,大家就會渴望有一種方法可以直達感統失調“病灶”,從而快速又簡單地糾正失調……
希望的麥穗
經過臨床運用的檢驗和循證研究的證實,聽樂治療技術恰恰就是這樣的技術中的一種。聽樂治療技術是以艾爾斯經典感覺統合技術理論為土壤而產生,又基于托馬提斯、貝拉爾和撒姆納斯的理念發展而來的一種技術。正如感覺統合技術有著獨特而較完善的理論體系一般,聽樂治療技術也有其獨特而較完善的理論體系,該體系同樣包含了理論本身、評估方法和獨特的治療技術。
原來如此!
眾所周知,前庭覺作為最原始的一種感覺系統,其對個體功能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而前庭覺信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投射方式又決定了其與其它感覺系統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又由于前庭覺的感受器在內耳,內耳是耳的組成部分之一,耳的基本功能是處理聽覺信息,所以,不難發現,聲音刺激這類聽覺信息在激活聽覺系統的同時,其難免也會影響到前庭感覺系統,而事實也正是如此。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如果我們能夠恰當地管理聽覺刺激,那么,我們就可以既直接改善個體的聽覺系統功能,又間接調整個體與前庭覺系統相關的功能,例如情緒、覺醒度、專注力、空間方向感、身體雙側統合、睡眠狀態、社交活動參與興趣和表現等等。
結語
實際上,聽樂治療技術除了能夠利用影響前庭覺系統的作用來發揮治療效果以外,該技術也有著多種自帶的作用原理和機制,例如雙耳節拍技術原理、定向反應機制、顱神經與中耳肌肉關系利用等等。因此,可以說聽樂治療技術完全能夠充當感覺統合訓練的好幫手,幫助解決開展感統訓練中遇到的部分難題,并加速、放大和強化感統訓練效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孩子原本必需的感統訓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