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個體經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道所接收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并據此作出適當反應的過程,這一機制構成了個體日常生活與學習活動的基石。該理論最初由美國加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提出,歷經長時間的實踐驗證與不斷精進,現已發展成為一套專為現代兒童設計的基礎能力培養課程體系。
感統失調并非個別孩子的特有問題,而是一個普遍現象,影響著超過30%的兒童。當大腦無法有效控制和整合來自身體各器官的信息時,長期以往會導致各種障礙,對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產生深遠影響。實際上,幾乎所有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感覺統合失調的癥狀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幸運的是,在12歲之前進行專業的感覺統合訓練,能夠較為容易地幫助孩子糾正這一問題。然而,一旦錯過這個年齡窗口,改變的難度將顯著增加。
感統失調可能對兒童的行為模式及學習能力造成顯著影響。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以下跡象或癥狀,可能意味著他們需要通過感覺統合訓練來進行改善: 1.觸覺敏感:孩子可能反感身體接觸,或不喜歡特定材質的衣物。 2.著裝與飲食偏好:孩子可能對緊身衣物或衣物標簽感到極度不適,對食物的味道或質地有特別挑剔的表現。 3.運動協調障礙:在行走、奔跑、跳躍、投擲或騎行時顯得不夠靈活或笨拙。 4.平衡感不佳:難以維持穩定的站立或行走,對樓梯或攀爬活動感到恐懼。 5.空間感知問題:經常碰撞物體或行走不穩,無法準確判斷自身位置。 6.過度活動或焦慮:孩子可能難以保持靜止,或在興奮環境中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或過度活躍。 7.注意力分散:難以專注于任務,易受外界干擾。 8.學習或語言障礙:在閱讀、寫作、數學或語言表達方面遇到挑戰。 9.肌肉張力低下:肌肉力量不足,不愿或不能參與需要一定肌肉力量的活動。 若您注意到孩子出現了上述部分癥狀,并且這些問題開始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或學業表現,請及時考慮尋求專業幫助。 對于沒有感統失調的孩子,進行感統訓練同樣具有積極意義,感統訓練是一種促進孩子有效控制和調節感覺信息,對各種刺激做出恰當反應的方法。它不僅能幫助提升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包括平衡協調能力、行為能力、組織控制能力、學習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還能直接刺激孩子腦干層次的細胞,進一步協調和發展其神經系統的組織及整合功能。即便您的孩子目前并未表現出感統失調的跡象,進行適量的感統訓練依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因為感覺統統合不僅可以進行補差,還能進行培優,這樣的訓練可以為孩子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助力他們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更加穩健地前行。 感統訓練方法豐富多樣,涵蓋了觸覺訓練、前庭平衡覺訓練、彈跳訓練、固有平衡訓練以及本體感訓練等多個方面。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家長可以選擇不同的感統訓練器材和方法。 1. 平衡走 利用一塊寬10公分、長2米左右的木板,讓孩子在上面行走,以鍛煉其膽量和平衡能力。 2. 蹦蹦跳 讓孩子在家中使用羊角球進行跳躍,有助于提升前庭平衡覺和彈跳能力。 3. 滾毯子 讓孩子平躺在墊子上,伸直胳膊滾動,每天每次約5分鐘,有助于促進觸覺發展和身體協調性。 4. 擲球: 讓孩子趴在地上,向墻上推球并接回,以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和本體感。 5 .刷子脫敏: 使用刷子輕輕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部位,逐漸過渡到手心,以減少觸覺防御,增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6. 轉椅游戲 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旋轉椅子,逐漸加快速度,以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7. 照鏡子游戲 家長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鏡子前,家長做出動作讓孩子模仿,有助于訓練空間方位知覺。 8. 鞋子走路 讓孩子將兩手穿在鞋子里,沿特定路線或腳印前進或側向行走,以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和計劃動作的能力。 當然如果孩子的問題較為嚴重,簡單的家庭游戲還是缺乏針對性的,家長們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耐心探尋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帶孩子到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進行測評,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案,它能幫助家長更準確地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問題所在,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幫助計劃,助力孩子全面提升各項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