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好勝心特別強,凡事都要爭第一,輸了就哭著耍賴,只聽得進去表揚,但是卻聽不得批評。
其實很多孩子都這樣,在游戲或比賽中輸了,就大哭大鬧,特別失落,甚至會拒絕參加其他活動!競爭意識,本身并非壞事。
尤其在積極心態下,競爭意識的培養可以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和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勇氣、自信心、意志力。
但是孩子因為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游戲或比賽中,總害怕輸,希望通過得到周圍人的認可,來獲取安全感;越是這樣,心思反而越不在事情本身上,進而影響發揮,越來越逃避那件事,也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其實,孩子沒有錯,怕輸是一種正常心理,而問題的關鍵在于,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從容面對遇到的挫折。
如果孩子對輸贏過度在意,并且長期處在輸不起的狀態的時候,而父母又不注意引導,就會產生不良影響:
1、容易讓孩子養成習慣性逃避失敗的心態。
2、會嚴重打擊孩子自信心。
3、會讓孩子逃避承擔責任,出現故意行為。
孩子自尊心強,好強是好事,可是孩子成長的路上不可能總當第一,如果每次輸了就哭鼻子,我們做家長的也難免猶豫,是應該安慰,還是使用其他辦法呢?
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如何讓孩子正確做到面對輸贏:
1、我們做父母的不要過分追求完美
生活中我們也是很在乎贏,凡是都想讓孩子做第一,無形中也給了孩子壓力,其實輸贏是一件很平常的一件事,不要把他看的太重要。
孩子贏了我們就高興,輸了就批評他,如果總是過分的在乎他做事的結果,導致他不肯接收失敗,從現在開始不要過分的追求完美,讓他正確的面對輸贏。
2、我們要教會孩子面對輸,贏了也不要讓孩子驕傲自滿
輸了肯定很傷心,但是我們要讓孩子面對輸,接受輸,輸的原因是什么,以后怎樣做才能更好,我們要告訴孩子怨天尤人沒有用,我們要平靜下來,找原因,找方法,繼續努力,爭取下一次會贏。
孩子要是贏了我們肯定會為他高興為他自豪,要夸獎他,并鼓勵他再接再厲,不要因為一點小成就而懈怠,而驕傲自滿。人的一生中要輸很多次,太想贏就不會享受他的過程了,每一次輸都會為我們累積一次經驗,輸了以后正確的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3、跟孩子談論成功和失敗
孩子還處于各種觀念都在形成的階段,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敗,想要成功應該怎么做。這時候,父母就可以強化孩子看到別人成功背后蘊藏著的:失敗、拒絕、決心、努力、堅持,以及不斷訓練。讓孩子意識到成功不容易,失敗很正常,堅持不懈最重要。
4、幫助孩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陪孩子一起練習
明白“勝敗乃兵家常事”,孩子應該更進一步地學會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我們先等孩子發泄完情緒,心情恢復過來后,帶著他一起去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他記錄下來,因為只有把錯誤記錄下來才不會在同一地方反復栽跟頭。
隨后陪著孩子一起練習做不到的事情,通過實際行動支持孩子,并且帶著孩子一起練習失敗的過程,找到最正確的方法。
5、幫助孩子認識到別的孩子的優點,帶著孩子做最壞情況的演練
失敗也常常是因為我們沒有預料到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等到真的發生時招架不住。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想要提高做事的成功率,都應該提前做好最壞事情的演練,打有準備的戰。父母永遠要做孩子最堅強的后盾,理解和幫助他。
陪著他在跌跌碰碰中成長為一個能夠正確看待輸贏,勇敢接受挫折的孩子。就像磨好了一把利劍,在變化多端,困難重重的人生路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不管孩子多么優秀,都不可能總當第一。
而且,總活在唯我獨尊的世界里也是不快樂的。所以教孩子認識到別的孩子的優點同樣重要。自己的孩子當然要夸,別人家的孩子最好也順便夸一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接納別人的優點。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強調努力過程,而非能力和結果
父母從來都是孩子的榜樣,當你向他解釋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面臨失敗,包括你,分享你曾經失敗的例子,他會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單。想想看我們自己在難過的時候聽到有人比我們更慘時,是不是心里多少好受一些。而且向孩子展示你是如何處理自己調整情緒、面對失敗的,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然后他會模仿你,向你學習。
如果你總是在孩子成功時夸他真聰明,他會慢慢建立一個意識,自己是因為聰明所以被夸獎。當面對困難,或者會顯得自己不聰明的事情時,就會傾向于不去挑戰,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中。更合適的夸獎方式應該是強調努力的過程,這會讓孩子明白事情要通過努力才有可能達成。
觸覺是我們人體對于外界環境接觸時產生的感覺,觸覺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環境,管理情緒,提供安全感,給與防御和保護,提升抗干擾等作用。我們還可以通過觸覺訓練幫助孩子解決敏感、抗挫性差、輸不起等觸覺問題。
輸,也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我們在新聞上看到過很多“脆弱”的孩子,因為考試沒得第一,或者沒考上重點大學就輕率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不服輸是好事,可是如果家長總是故意輸給孩子,或者手把手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不讓孩子輸”甚至“怕孩子輸”,不給孩子輸的體驗,這樣才會造成孩子的脆弱。
所以最好的輸贏教育就是在家里我們好好的把握讓孩子輸,輸得有意義,這樣在外界跟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才會贏得多,輸了也能坦然面對,自然就不會有問題了。